下支架不到1年,心绞痛加重为心梗!放完心脏支架后,最害怕1件事
老张今年55岁,去年因为突发胸痛,被送进了医院,医生一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差点堵得血流不通了!
老张今年55岁,去年因为突发胸痛,被送进了医院,医生一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差点堵得血流不通了!
“咳咳...医生,我这痰里带血三天了...”2023年寒冬深夜,68岁的李大爷蜷缩在急诊椅上,手里攥着染血的纸巾。心内科张医生接过病历本,目光定格在“替格瑞洛90mg bid”的用药记录上,眉头越皱越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者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张医生,你说我这氯吡格雷还要吃多久?"病床上的李大爷举着药盒,布满皱纹的手微微发颤,"昨儿看手机说这药会引起脑出血,吓得我一宿没睡好。"
氯吡格雷,听起来像个洋气的名字,其实就是个"血小板杀手"。它的工作就是阻止血小板聚集,让血液变得更"滑溜"。本来是用来预防心梗和中风的好帮手,可谁曾想,它也有两面性,就像是个"双刃剑"。
一说起胃酸过多或胃部不适,以及胃溃疡等相关问题时,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到就是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的经典药物——奥美拉唑,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一种,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法。因其良好的疗效和广泛
"主任,我这天天吃阿司匹林咋还堵血管?现在两种药一起吃,胃受得了吗?"在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刚出院的张叔举着药盒满脸困惑。他身后跟着的住院医师小王抱着病历本,额角渗出细密汗珠。这已经是今天第三个质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了。
内容资料来源1. 王明霞. 氯吡格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 李建东. ADP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分子机制[J]. 医药导报, 2018.3. 赵峰.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
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COX),特别是COX - 1。血小板是参与人体止血过程的重要成分,正常情况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来止血。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COX - 1后,会阻止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TXA2),TXA2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两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既然功能相似,为什么医生总是建议联用或替代用,却不能随意交替服用?
医生的一个小小“调整”,可能是患者生命的转折点。有人因为换药挽救了心脏,有人却因擅自中断治疗导致危险的血栓形成。从阿司匹林到氯吡格雷的转换,看似只是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替换,但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医学细节和风险。
2024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领域内专家制订的《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是我国首部针对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本文将基于CCS患者治疗的基石——抗血小板治
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明显区别。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常常引发患者的疑问。例如:氯吡格雷本身在体内并不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医生为何依然给我开这药?
资料来源[1]刘翠平.血栓通胶囊对复发型氯吡格雷抵抗脑卒中病人神经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4362-4365.[2]邓熠,毛雁,胡兴卫.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均为P2Y12 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 P2Y12 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
长期以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的急性期或冠脉介入手术(PCI)后进行短期的联合治疗,并在慢性期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对于稳定期单药治疗的选择,一直比较有争议。早期临床上基本都是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维持终生,后续的HOST-EX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 CWS)是指24 h内发作至少3次的短暂性、刻板样、局灶性运动和(或)感觉症状,累及偏侧面部、上肢及下肢中的2个及以上部位,无皮质功能受损表现(如失用、失语、忽视等)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80%的药物都经细胞色素P450(CYP450)代谢。P450酶的活性由基因型决定呈现不同的表型,包括超快代谢型(UM)、快代谢型(RM)、正常代谢型(NM)、中间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